不愁銷路?滴滴終于要真正制造汽車了
汽車信息網24日表示,與汽車相距甚遠的科學技術企業紛紛入局制造汽車,雖然作為每天與用戶和汽車交往的滴滴來說并沒有太大的變動,但是隨著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成熟,現在滴滴的制造車計畫已經排上日程。前幾天,在國內的招聘網站上發現,為了制造汽車正在招募士兵。某個整車工廠的研究開發人員說,滴滴受到了制作汽車的邀請。崗位工資是50-80萬人左右。如果面試結果好,可以決定一級高等級,工資高,有選擇。整輛車。。
汽車信息網24日表示,與汽車相距甚遠的科學技術企業紛紛入局制造汽車,雖然作為每天與用戶和汽車交往的滴滴來說并沒有太大的變動,但是隨著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成熟,現在滴滴的制造車計畫已經排上日程。
前幾天,在國內的招聘網站上,發現了“招兵買馬”的事情。某個整車工廠的研究開發人員說:“崗位工資50-80萬左右。如果面試結果好的話,可以給一級定級,工資高,有選擇?!?。
該整車工廠的研究開發人員還直言,這個車間是產品研發的定義,獵頭是滴滴制造車。滴滴已經獨立建立了研發系統,在北京、深圳兩地設有研發團隊。目前沒有回應滴滴制造車。
雖然有傳言說至今為止已經做了好幾次車,但是滴滴否定了。為什么滴滴今年突然開啟了“燒錢”造車的大業呢。
隨著新能源的滲透率的提高,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的主旋律,抓住現在,也就是抓住未來。根據中汽協會的數據,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臺數分別達到1萬臺和1萬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是2016年以來增加最多的。
根據滲透率的提高,中汽協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臺數為500萬臺,預計比去年同期增加47%。乘聯會新能源市場的銷售臺數突破600萬臺,其中乘用車的銷售臺數預計將超過550萬臺。
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科技大廠紛紛入局制造車行業的重要因素呢,當然滴滴制造車也一定有這方面的考慮。
但是,與那些跨越國境的企業相比,滴滴制造車除了想配置未來之外,還有自己的“苦衷”。
2021年7月,滴滴因涉嫌非法收集個人信息國家網信辦被強制撤去“滴滴出行”APP,移動市場的占有率收緊,一天平均訂購量從2500萬件減少到2000萬件,司機和用戶的流失折磨滴滴,直接導致利益下降。
滴滴根據2021年末發表的2021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數據,滴滴的凈虧損從2021年Q2的億元增加到Q3的億元。滴滴2021年Q3的總銷售額為億元,比上個月減少了%。其中,中國移動部門的銷售額為390億元,比上個月減少了19%。所以為了多走路,滴滴造車也必須提高日程。
加上滴滴原本就從事汽車相關的業務,現在的經營范圍涵蓋了移動、共享自行車、貨物運輸、自動駕駛、金融服務等業務,與跨國境制造汽車的企業相比具有天然的優勢。在此之前,滴滴與汽車制造、零件制造、新能源、數字地圖、汽車網絡等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設立了“洪流聯盟”。
作為行業的頂尖企業,滴滴在積累了大量司機、乘客、道路等數據的同時,還配置在充電樁、金融板塊等汽車后市場領域?,F在,滴滴與智能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
另外滴滴制造車未來也應該不愁銷售量,根據網絡預約車的司機的車習慣帶來運營產品,不僅可以自動販賣,同時,基于龐大的用戶數據的積累,可以發售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形成生態圈我并不羨慕很多跨國境的制造車企業。
百度、小米等跨越國境的制造車企業相比,滴滴制造車已經是“輕型車熟路”了。
在此之前,滴滴和比亞迪合作,由比亞迪代理生產D1電動汽車。這輛車是基于滴滴平臺乘客和司機的需求制作的網絡預約車的移動場景用的產品,也是滴滴出行首次定制的電動汽車。
過去一年只交付了1萬臺左右,但是交付量這么低是因為滴滴很難和汽車企業合作掌握發言權,對于車輛的核心數據、核心技術、核心系統自己無法掌握。所以未來滴滴如果想生產自己想要的C末端產品的話,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發言權,擁有自己的工廠。
據相關人士透露,滴滴的車牌是“達芬奇”的制造車計劃,現在這個制造車隊的規模在1700人左右,滴滴把制造車分成了兩個項目。
另一款面向網絡預約車市場的車型D1Light是比亞迪D1的輕量版,預計將投入旗下出租車平臺的花豬中,依然由比亞迪代行生產。
因此,為了盡早獲得制造汽車的資質,開始發售本公司的C端產品,滴滴開始購買新能源汽車廠商國機智駿這樣的傳言傳播開來,現在國機智駿的股價也上升了好幾次。
現在國機汽車,關于這樣的傳言,「國機智駿接觸業界內的多個企業,尋求恰當的戰略投資者」。
根據資料,國機智駿是國機汽車2017年與國內外多家企業共同設立的一家純電動車制造車公司,注冊資本8億元人民幣,第一大股東國機汽車40%,第二大股東分別持有深圳市國基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國機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各自擁有17%。
國際智駿的新能源車工廠設在江西贛州,該廠投資80億元,設計生產能力30萬臺/年,一期項目生產能力10萬臺。在產品方面,目前擁有GX5、GC1、GC23種車型,將來將發售GT3或行駛的車型。
但是國機智駿2021年全年GX5和GC1兩種車型的合計銷售臺數只有1840輛,和同期設立的制造車新勢力相比國機智駿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因此從今年2月開始,國機汽車多次在投資者的交互平臺上明確表示旗下的子公司國機智駿正在尋求合適的戰略投資者。
對于國機智駿來說,滴滴是大型互聯網公司,重視積累大量的司機、乘客、道路等數據和產業鏈資源。對于滴滴來說,國機智駿擁有中央企業的背景,不僅有資質、技術、生產能力、產品,還有成熟的制造車隊,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投入生產,可以幫助滴滴迅速進入局。
對于滴滴來說,制造汽車可以增加一條跑道,可以增加一種盈利模式,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可以增加底氣。對于市場來說,滴滴可以通過參加汽車大軍、積累多年的用戶數據,給我們的消費者帶來適合現在外出環境的產品。這是我們消費者希望的。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滴滴的現實是,未來真的和國機智駿合作,制造汽車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充分的資金是基本的,但是從現在滴滴的利益狀況來看,為了駕駛這個龐大的工程沒有多余的資金。
而且滴滴的入局時間很晚,現在制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很激烈,百度和小米的產品還沒有發售,但是如何殺死自己的產品是將來滴滴必須解決的大難題。
另外,根據D1的交貨量,將來滴滴的自動販賣的模型是否能被網絡預約車所認可是未知數,在技術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方面能否適應市場是未知數,所以將來滴滴的制造車在銷售臺數方面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
目前,制造車計劃尚未正式確認,據相關媒體報道,命名為“滴滴”的制造車計劃將于今年6月發表,汽車事故也將繼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