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品牌分開出售來治療,神龍汽車能期待主流回歸嗎?
虎年新年伊始,伴隨著1月的銷售額進一步更新了1萬張,也有出售工廠的新聞。神龍汽車第二工廠被東風本田繼承,之后東風本田被改造成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新工廠。這表明神龍汽車邁出了虎年變革的第一步,當然更大的變化也在持續,對神龍汽車來說是個好的開始。
虎年新年伊始,隨著1月的銷售額進一步增加,工廠也宣布出售。神龍汽車第二工廠被東風本田繼承,之后東風本田被改造成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新工廠。這表明神龍汽車邁出了虎年變革的第一步,當然更大的變化也在持續,對神龍汽車來說是個好的開始。
從“聊天”的角度來看,甩下包袱皮輕裝的神龍汽車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但是要回到主流路線有很多困難。
幾年前,由于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爆發,受到政府支持的各大汽車企業紛紛制定了較高的銷售目標,因此在各地投入建設新工廠,大幅提高計劃生產能力,計劃百萬生產能力也不過是一個小目標。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兩個品牌神龍汽車也不例外。
當然,在輝煌的2015年,神龍汽車有超過70萬臺的年銷售臺數,所以有武漢、成都的4個工廠,總計劃生產能力超過了百萬。在過去的2021年,盡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以上,但總批發銷售臺數只不過是100567臺,主流汽車企業的單熱門車型的年銷售量并不高。
這樣的銷售臺數的數字很難支撐四個工廠的運行,選擇出售工廠是好的措施,可以回收一部分資金,可以給失業工人以希望。對于神龍汽車來說,銷售工廠也明顯是被動的選擇,不能改變其退勢的表現。
長安福特、北京現代等汽車企業相比,神龍旗下的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下降速度快、恢復速度慢,尤其是在產品銷售臺數上,2020年創下的新低50267臺的記錄,到底是什么使神龍汽車如此低迷呢。
2019年9月,神龍汽車公布了名為“元”的復興計劃,目標是分成3個階段,到2025年為止達到40萬臺的年銷售規模。其中最重要的新產品方面,神龍汽車計劃適應中國市場,投入更多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優質車型,今后3年,該公司將投入14種新車型,各品牌每年都有新車型。
但是,現實是這3年來,標致、雪鐵龍這兩個品牌只有凡爾賽的新車型,在每周幾乎都有新車發售的中國市場,想要做點什么顯然很難。目前的銷售臺數可以看到比較好的品牌,每年至少有2-3種新的換代車型,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實際上,凡爾賽的成績也證明了新車型的重要性,如果不發售更有競爭力的新車型,神龍汽車重返主流路線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他的合資品牌PSA和新的Stellantis集團相比,對神龍汽車的支持是有限的,在資金方面和新車型的引進方面都是有限的。
另外,從近幾年法國方面高層的表現來看,由于對中國市場不太感興趣和好感,所以并不是想讓法國品牌在中國大顯身手,而是有可能把來到中國市場看作是一種遠行。相比之下,奔馳、寶馬的董事們已經在發布會上發表了中文的問候,大眾CEO赫伯特、迪斯頻繁地以微博和中國的消費者進行交流,現在法國方面的高層們還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正因為如此,神龍汽車想要把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分割治好,所以稍微有點中法對決的意思,但是兩個都可能覺得對方不行。另外,由于過去的總公司遷移而造成的大量人才流失的影響,實際上一直持續著。
與迄今為止嘗試過的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的一部分功能合并相比,這次有了新的變化。即神龍汽車保留作為生產基地,維持現有股票比例。旗下的兩大品牌東風標致由法國主導,東風雪鐵龍由中國主導,東風內部被稱為“兩室一廳”模式。
應該說這種方式對雙方都有利,可能彼此不太服從。對現在市場的衰退,都認為是對方造成的。對于兩個品牌的發展來說,新的內部競爭機制可能會激發雙方工作的積極性。
但是,從“聊天”來看,這些不是問題的核心,核心是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都缺乏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像凡爾賽這樣的產品有好幾臺的話,回到神龍汽車主流也不遠了。需要在上海發揮亞太研發中心作用。